2012年各地政法干警的筆試已經謝幕,相信有許多考生都能對自己的考試做出積極的預期。那么,當我們在等待自己的成績的同時,還需要對自己即將參加的面試提早做相應準備。在此過程中,對往年真題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。浙江公務員考試網(http://www.kqzzy.cn/)將從往年的真題入手,從以往的考題中,幫助考生理清現象看法類問題考察的要點,和需要重點注意的答題思路。
曾經有這樣一道面試真題:“北大學生賣豬肉,并在一年內開個多個網點,問此事如何看待?”在題干中一出現“你如何看待”、“怎么看”、“怎么理解”、“對你有什么啟示”等等這一類字眼的時候,我們一般都將其歸結到現象看法類問題。對于這道題目無疑也是現象看法類的題目了。
判斷出題目類型之后,首先,我們需要對其表明態(tài)度,是贊成,是反對,還是認為要理性、客觀看待都是對于題目所列現象的態(tài)度。對于這道題目,我們則需要理性的看待。因為這個現象中既有積極的一面,又有消極的一面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:“大材小用論”和“行行出狀元論”。
其次,作為考生要想把這類題目分析清楚,無外乎要從積極和消極兩面來看。從積極的一方面來看,第一,在大學生就業(yè)難的大背景下,擇業(yè)觀的轉變是必然的結果,大學生肯從低做起,應受鼓勵。第二,大學教育固然傳授高屋建瓴的文教、科技,但更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學生系統(tǒng)思維能力。這種能力,無論從事何種職業(yè)都同樣重要,也都能體現出它的價值。該學生把賣豬肉變成連鎖經營就是最好的例證。從消極的一方面來看,輿論焦點多番關注北大學子擇業(yè)問題,是源于社會對北大的崇拜。其實,衡量人才的價值不是簡單的稱重行為,“北大”也不應當是某種砝碼,學歷不代表能力。同時學校的專業(yè)沒有和市場對接,部分大學生綜合素質下降,也是這一現象反映的另一方面原因。
再次,找到問題,就需要尋求對策?,F階段,我們必須解決好就業(yè)難引發(fā)的多方面問題: 第一,主流媒體倡導正確的價值觀,尤其是擇業(yè)觀。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(yè),先就業(yè)再擇業(yè)。第二,大學生應當重樹成功的信念,認識到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,把科學的思考方式運用到實際工作中。第三,全社會努力營造公平良好的就業(yè)環(huán)境,讓人才實現真正的社會價值。
最后,為了首尾照應,表現回答的完整性,考生還需要進行簡短的總結。對于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,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,發(fā)揮其中的優(yōu)勢,避免其中的不足,揚長避短才是正確對待該現象的態(tài)度。
正所謂“舊瓶裝新酒”。拿了舊瓶子,要把著眼點放在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和總結上,而不能簡單的去死記硬背答案,這樣做既不經濟,又不科學。這也是對于考生備考的一點注意事項。在考生中,我們見到原題的情況很少見,但是見到類似題目、變形題目的情況卻不少見,所以,考生在這一點上要認識清楚。